12月26日金融一線消息,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論壇暨《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4》發布式在北京召開。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黨委委員、副行長宋綱出席並參加機構圓桌“企業年金市場運行與實務操作”。  宋綱指出,企業年金事實上形成的交付,包括現在的企業數量以國有企業為主,包括現在的第三支柱。第三支柱的開戶數非常多,實際上很多是被開戶,第三支柱現在的主流繳費人群還是第二支柱的所有者,就是企業年金事實的所有者。 宋綱認為,要實現企業年金的提質擴麵,可以考慮把企業年金個人繳費部分跟第三支柱有效地融合,通過稅收的安排,形成了比較好的刺激作用。 宋綱提到,商業銀行在中國的經濟體係發展到今天,覆蓋了中國各個角落。第三支柱開戶的數量,由於激勵的考核機製、各種方式權益的給予很快,馬上全國鋪開以後,過億(參保)也不是問題。 宋綱強調,繳費問題是最大的問題。隻討論有多少人開了戶不提人均繳費,對養老是毫無意義的。所以真正的提質擴麵,建議把二、三支柱統一考慮。 以下為宋綱發言實錄: 光大銀行是2005年第一批獲得企業年金托管和賬戶管理資格的銀行,目前全市場的企業年金托管我們拿了大概將近4%,而職業年金拿了全市場的10%。光大銀行也是第一批的從業機構,我本人也是那個時點開始做這項業務,後來做了一些崗位的調整。就我個人理解,因為今天很多專家都提及提質擴麵的很多問題了,但是事實上大家都非常清楚,企業年金事實上形成的交付,包括現在的企業數量以國有企業為主,包括現在的第三支柱。大家知道第三支柱的開戶數非常多,實際上很多是被開戶,但是大家都調研過,包括光大銀行我在深圳分行的時候給很多分行的同事發過問卷,稅後收入沒到8000塊的話沒有人會對第三支柱感興趣,第三支柱現在的主流繳費人群還是第二支柱的所有者,就是企業年金事實的所有者。 所以,要說企業年金的提質擴麵,今天我聽到梁副主席講,保監會的領導說中小企業,但中小企業有很大的問題,中小企業平均壽命隻有2.9年,活過5年的企業比例已經非常低了。而企業年金最大的特點是以企業為單位報計劃,無論參加集合計劃也好什麽計劃也好,如果這個企業的主體是非常不確定的,如何提質擴麵?如果可能的話我個人有一些想法,比如企業年金個人繳費的部分既然是個人稅優,而且已經明確將來跟第三支柱一樣,投資收益和將來領取階段才有稅收的問題。那是不是可以把企業年金個人繳費部分跟第三支柱有效地融合,通過稅收的安排,形成了比較好的刺激作用,可能是不是會有效果? 比如說得比較簡單一點,一個企業的員工到這個企業,企業年金繳費還有4%的稅優,加上12000年度的稅優安排,是不是他就激勵督促這個企業去辦這個計劃,而不受這個企業製約我要不要辦這個計劃。又回到這個問題了,這時候就會有一個問題,你必須以企業來跟年金管理機構簽合同,這個又怎麽辦?又回到這個問題了。所以可能的話也有一種方式,把企業的概率算一下,5年以上存活期的企業大概率會相對比那些企業的存活期更長,是不是規定一個強製性的安排,已經存續5年的企業必須辦企業年金,可能對企業年金會更好一些。 從銀行服務端,應該說商業銀行在中國的經濟體係發展到今天,我們可以說覆蓋了中國各個角落,全中國範圍內看商業銀行是最多的,從服務的觸點來看也是最多的。第三支柱開戶的數量,由於我們這種激勵的考核機製、各種方式權益的給予很快,馬上全國鋪開以後,我相信過億(參保)也不是問題。但是就是我說的繳費問題是最大的問題。如果簡單地說提質擴麵,其實我非常同意剛才高博士講的,不是某一個單一製度的問題,基本養老已經非常成體係了,無論將來什麽情況,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肯定要統一考慮。第三支柱開戶人再多沒有形成繳費也是一個麵子上的第三支柱。隻討論有多少人開了戶,不提人均繳費的時候對養老是毫無意義的。所以真正的提質擴麵,我建議把二、三支柱統一考慮。 還有企業範疇,小企業存活期既然這麽短,如果要強製,從什麽時點開始強製?我覺得這都可以探討。 簡單說一下個人意見,謝謝! |